时间: 2024-06-22 09:42:23 | 作者: OB欧宝娱乐官方平台
今年1月,成都市银杏街道犟牛牛火锅店老板蔡静在仔细地了解气改电程序并对比燃气管道安装和电气线路改造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后,果断决定选用“电火锅”。
四川,火锅的香味弥漫大街小巷。近年来,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电火锅”成为餐饮界的新名片。络绎不绝的食客在追求美味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地追求绿色餐饮消费取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成都市的“电火锅”就已超过1万家,年替代电量达8.37亿千瓦时。
这是四川绿色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下称“新版《指导意见》”)。记者在四川省走访发现,电能替代工作已卓有成效。然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推进电能替代仍面临电力保供压力大等问题。专业的人建议,深挖电能替代市场潜力、增加新能源就地消纳路径,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电能替代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其水电装机规模已突破9000万千瓦,年超35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为电能替代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专家觉得,电能替代的实践在四川具有战略前瞻性意义。
——绿能转换多领域发力。记者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近年来,四川在工业生产、农业发展、现代交通、生活消费等领域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战略,促进绿色发展。
余琳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西清江供电所的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青羊区部分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业务。进入2022年,她的直观感受是充电桩的安装量比往年增长了一倍。“一天最多的时候能装十几个充电桩,少的时候也有三四个。”电话那头,余琳正匆忙赶往下一个小区进行现场查勘。
除“电火锅”之外,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的绿色动能转换多领域发力,电能替代项目在电动汽车、工业锅炉窑炉改电、电制茶、港口岸电改造等领域受到欢迎。
其中,电动汽车领域电能替代量增长最快。2021年,四川全社会充电设施用电量达13.8亿千瓦时,同比上涨118%。记者从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获悉,截至今年4月1日,四川省充电设施数量达9.19万个,较半年前(2021年10月)增长46.8%,车桩比达到3.47: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国网四川电力全年实现替代电量1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8%;2022年一季度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9.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6%。
——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新版《指导意见》多次提及“综合能源服务”,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其将会是电能替代在诸多领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抓手。
记者调研了解到,四川一些行业协会、电力企业已经在向用能公司可以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在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工业等领域均可见其“身影”。如由四川省节能协会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下,为公共服务单位提供节约能源改造、组织改造燃煤锅炉专项服务对接会等。
智慧绿动公司工程生产部副经理任斌介绍,由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投资建设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电能替代项目,以电极锅炉替代燃气锅炉,为用能企业年节约蒸汽成本220万元,降低了噪声污染,年减排二氧化碳6.5万吨。
“有的用能企业不懂电力项目建设,对电能替代有畏难情绪,我们的项目是由电能替代服务企业投资改造,无需用能企业出费用,只要双方能算过经济账就会有很好的积极性,且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环保效益。”任斌说。
据了解,国家电投四川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华西天府医院、四川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新商业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一些业内的人表示,目前四川电能替代工作进入“深水区”,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在“双碳”政策大背景下,新能源电源和电能终端领域消费迅速增长,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专责史爽坦言,近两年四川电能终端领域需求增大,用电负荷屡破纪录,高峰期供需矛盾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等的指引下,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电源迅猛发展,难以与工业转型发展的节奏匹配,部分电网发展与能源转型需求还不适应,新能源接入及负荷增长,给电网运营带来较大压力。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电价配套政策力度不足、改造成本等也增加了用能主体实施电能替代的现实考量因素。
国家电投西南能源研究院研究员袁强分析,2021年四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影响了企业实施电能替代的意愿。一些受访企业担心电能替代改造会造成能源供应形式单一,一旦面临电力供应紧张,公司制作会受到影响。
新版《指导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完备、市场模式成熟、智能化水平高的电能替代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
这一新版《指导意见》与有关部门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相比,新增了建筑领域、农业农村、科研创新、用户灵活互助和新能源消纳等领域,工业领域明确包含了大量的高耗能产业。新版《指导意见》提到了多元储能技术的推广,此外,推进“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也成为新的关键词。
国家特聘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认为,长久来看,新能源逐步迭代和终端用户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电能替代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迭代的过程,我们走到了迈入更高能效的阶段。”雷表示,新版《指导意见》明确的很多路径,意味着电能替代工作难点从过去粗放的“填空题”,逐渐转型为节能增效、循环经济的“选择题”。
受访专业的人建议,各方应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市场建设、技术引领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电能替代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加强配网和多元储能设施建设。专家觉得,在当前背景下,需要在电力供需分析与电力规划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电能替代用电需求,加强配网设施建设。此外,新版《指导意见》提到的多元储能技术推广,也是未来电能替代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技术创新应着眼于未来,要看到这不单单是解决能源替代问题,还是解决能源转型发展稳定性问题。”雷表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要稳定,就要解决全时节储能的问题。德国等欧洲国家很早已开始实践大型热泵的跨季节储能,能效能达到70%,但国内应用还不多见。
——增加新能源就地消纳途径。四川丰富的水电、风电、光伏资源主要在川西地区,远离负荷中心,受送出通道的限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川风电光伏发展较为缓慢。
四川省节能协会副会长袁亮表示,完善四川丰水期清洁能源消纳政策,推广电代煤、电代油。鼓励发展分布式综合智慧能源,深挖就地消纳潜力,可有效促进四川清洁能源消纳。
袁亮介绍,在甘阿凉、攀西等光伏资源富集地,还有很多可利用的厂房园区、公共机构,鼓励建设风光储一体的分布式综合能源,实行冷热电联供就地消纳。同时还可加大对地热、生物质、风、光多能互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
——深挖电能替代市场潜力。新版《指导意见》拓展了电能替代涉及的领域。袁强等专家觉得,各地应考虑资源禀赋和产业体系,深挖电能替代市场潜力。
“据初步估算,在四川凉山、攀枝花约有1000台换电重卡的需求,年消纳电量约2亿度。而在四川甘孜、阿坝地区,不少地方供暖期超过6个月,有较大的电采暖需求。”袁强介绍。
——加快电力市场改革、碳市场建设。受访专家觉得,电能替代项目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加快碳市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用能企业对电能替代的积极性。
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努力守住疫情防控的阵地,稳住保稳保畅的通道,擦亮先进制造的引擎……